导航

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成新政,建筑企业要如何抓住机遇

发布时间:2021-05-13阅读次数:


       2021年一季度以来,浙江、广东、四川、重庆、江西、内蒙古、河北、安徽等地陆续明确2021年推广装配式建筑工作要点。

  浙江省提出要大力发展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着力打造全国新型建筑工业化标杆省”;

  四川省明确今年全省计划新开工装配式建筑5400万平方米,计划新增10个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内蒙古自治区提出今年城镇绿色建筑竣工面积占新建建筑竣工面积比例力争达到55%”;

  河北省提出培育一批装配式建筑优势企业”;

  安徽省合肥市提出今年全市装配式建造规模力争达到1000万平方米,其中重点推进区域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面积比例要不低于25%”2021年合肥市装配式建筑将重点推广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另外,今年将进一步强化设计引领作用,引领装配式建筑采用正向设计。

  ……

  可以看出,近年来,环保政策和市场需求推动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随着我国建筑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以及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装配式建筑将迎来更好的发展环境与市场机遇。本文就装配式建筑发展形势以及设计院如何抓住机遇展开探讨。

  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总体形势

  十三五期间,我国装配式建筑迎来快速发展期。根据住建部发布的信息,在国家政策、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多重推动下,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持续增长,2020年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6.3亿㎡,占新建建筑比重由2016年的4.9%增长至2020年的20.5%。产业链也同样发展迅速,截至2020年,全国共有328个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以及908个省级产业基地,构件生产和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提高,装配式装修面积大幅增长。未来在政策以及市场需求的引导下,装配式建筑市场空间巨大,粗略估计2025年有望超过1.5万亿,测算与假设内容如下:

  房地产市场规模:2020年我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超过22.4亿㎡,近五年复合增长率7.7%。根据华泰证券相关报告,2020年后地产新开工面积增速趋缓,保守估计每年新开工面积增速为2%2025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约24.7亿㎡。

  装配式建筑占比: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力争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0%,届时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中装配式建筑约7.4亿㎡。

  结构类型占比:2020年我国新建装配式中,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木结构比例分别为68.3%30.2%1.5%。随着装配式钢结构逐渐在住宅建设中试点应用,占比将逐渐上升,但混凝土结构依旧占据主流,结合华泰证券以及天强行研中心预测,2025年三种结构占比依次为55%43.5%1.5%

  装配式建筑造价:2016年住建部公布《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其中PC50%的高层混凝土结构2478/㎡、钢结构2776/㎡,考虑到技术水平上升、标准化程度提高、项目规模化、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两种结构每平米造价每年降低2%

  根据以上假设及测算,2025年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约为1.59万亿元。

  装配式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01

  发展不均衡

  一是装配式建筑在重点推进地区发展迅速,在积极推进地区和鼓励推进地区发展相对较慢。从住建部公布的历年数据来看,2018年至2020年我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中,重点推进区域面积占比持续上升,分别为46.8%47.2%54.6%,年均增速达到59.4%,高于积极推进和鼓励推进地区的36.4%。主要原因在于积极推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建筑业发展水平普遍高于其他地区,在市场需求、政策导向等方面的强度也普遍高于其他地区,因此造成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二是仍以混凝土结构类型为主体。2020年新建装配式建筑中,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面积达到4.3亿㎡,近三年年均增速63%,占比由55.8%上升到68.3%。钢结构及其他类型装配式建筑发展相对较慢,近三年年均增速24.9%。在国家积极推动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背景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反而实现了快速增长,主要原因是在装配式住宅中,混凝土结构在技术成熟度、市场接受度、造价成本等方面优于钢结构,而住宅在装配式建筑中占比超过50%,因此造成短期内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增速高于钢结构。

  02

  规模效益未体现

  除了环保因素外,推行装配式建筑的最主要经济动力是为了提高效率,像工业产品一样实现规模经济。但是目前装配式建筑的规模效应尚未有明显的体现,原因之一在于装配式建筑目前标准化程度不够高,会造成不必要的成本增量。同时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建设尚未完善,配套的管理体系还未成熟,总体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影响了生产效率。此外,装配式建筑发展迅速、市场需求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群,其高昂的地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构件厂商的扩张意愿。

  03

  技术体系不成熟

  目前国内装配式建筑的技术体系还处在探索阶段,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水平发展程度各异,从设计、生产、施工再到验收运维环节,缺少统一的标准体系,并且各环节相对独立,未实现真正意义的全过程一体化;产业链环节脱节严重,信息沟通不畅,各环节之间相互了解的程度不足;住建部的通报中也体现出当前技术标准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构件的设计和生产标准都需要完善。

  04

  专业人才缺乏

  国内装配式建筑人才的需求量极大,但是传统建筑方式对行业的影响根深蒂固,加大了装配式人才培养的难度,从业人员不论是技术还是管理能力上都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系统的培养。部分设计人员受传统设计思路影响,缺乏对设计、生产、施工的统筹考虑,导致各环节割裂严重,与装配式建筑的一体化发展思路不符。随着BIM技术对装配式建筑起到的作用愈发重要,设计院中熟悉BIM技术并且了解装配式建筑设计、制造与施工的人才普遍不足;制造企业与施工企业相应的产业工人技术能力也亟需升级。在教育方面,目前大部分的高校建筑和土木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装配式建筑所需的人才要求不对口,无法从基础开始培养相应人才。

  企业要如何抓住机遇

  装配式建筑发展不均衡、规模经济不明显、技术体系不成熟、人才缺口大等问题,都是建筑行业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阶段性问题,但企业若等到行业转型发展成熟之后再进入则为时已晚,要在这些问题不断被解决的过程中,抓住市场发展机遇。

  01

  跟紧政策引导趋势

  在国家最新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发展绿色建筑,降低碳排放强度,预计装配式建筑将在十四五期间获得更多政策层面的激励,多地政府也出台相应规划,为各地装配式建筑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设计院应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抓住市场机遇。例如2019年住建部出台相应文件并选择了7个省份作为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试点,以希望尽快探索出可复制推广的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模式,设计院可积极探索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技术体系与管理模式,对准政策引导方向,集中投入资源,尽快建立竞争优势。

  02

  探索业务开展模式

  一种是开展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发布的文件《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装配式建筑原则上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但是从天强服务的企业情况来看,建筑设计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的情况并不理想,主要在于传统房建领域投融资主体大多为房地产开发商,其本身具有较强的主导地位,并且在传统房建领域施工企业的总承包优势要强于设计企业。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技术与管理的复杂性要高于传统建筑,更有利于发挥设计院的设计主导优势,设计院开展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可尝试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是发挥技术优势,指导装配式建筑总承包项目的各个环节,达到提升质量、降低成本、优化进度的目的。在策划阶段,明确装配率以及结构体系,结合业主需求以及当地市场政策,协助业主做好项目前期的经济指标测算、可行性研究等前期策划工作;在方案设计阶段根据装配式建筑设计理念确定好建筑选型方案、材料选型、建筑节能方案等内容,从而有效控制项目后续的技术经济指标和构造成本;在施工图以及构件深化设计阶段,通过标准化的构件设计,减少构件种类,向生产环节提供清晰的构件需求计划,降低构件生产制造成本,提升整体效益;建立能够在各环节使用的BIM模型,提升信息沟通效率,指导后续的生产以及施工环节。

  二是补强自身短板,提升工程总承包的综合管理能力。坚持深化体制改革,参照行业标杆企业,成为具备设计、制造、采购、施工各环节管理能力和服务资质的综合型工程企业;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提升在总承包项目中的融资筹资能力,提高项目抗风险能力;构建合理的分包管理机制,寻找构件厂家、装配式建筑施工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网络,减小因分包产生的各类风险;转变思想,改变传统设计院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提高服务意识。

  另一种是开展专业化的单环节业务。对于暂不开展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业务的设计院来说,也可以集中力量突破个别专业环节,以专业设计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例如通过专业化的节点设计、构件设计,作为传统设计院和构件厂商之间的纽带;也可通过专业的BIM协同能力,成为各环节之间的数据转化桥梁。

  03

  发展全过程咨询,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设计院要在掌握好装配式建筑设计技术的前提下,发展装配式建筑全过程工程咨询,促进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协同发展。

  首先要明确定位。全过程工程咨询是协助业主对总承包企业进行监督管理,设计院要积极转变观念,从技术服务者向项目管理、统筹协调的角色转变。

  其次搭建以BIM技术为核心的全过程咨询信息平台。整合从前期策划到后期运维的产业链各环节数据信息,通过平台进行分析并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项目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实现全过程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增强各环节之间的协同效率,对各环节的难点问题实施精细化管控,提升咨询服务的价值。

  第三尝试引导装配式产业链发展。设计院通过全过程咨询业务可以汇集大量信息,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前瞻视野优势,设计院可利用此优势促进其他环节企业的发展。例如引导制造企业前往具有较大增长空间的市场进行布局,促进其扩大产能,或者引导造价咨询企业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以便将其纳入全过程咨询的管理之下。

  04

  从设计端促进跨领域技术融合

  从技术创新的角度,促进跨行业跨领域的技术与资源整合。2020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将跨界融合、协同创新作为基本原则之一,并明确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设计院应发挥其在产业链前端的优势地位,以技术发展引领者的身份,推动跨行业融合发展,与互联网、生态环保、设备制造、智慧城市运维等多类型企业跨界合作,在设计环节中融合互联网、环保、智能设备、运维等领域相关技术,提升装配式建筑的技术集成度,创新装配式建筑相关产品,丰富装配式建筑的应用场景。

  05

  提升装配式建筑核心能力

  一是培养全专业BIM正向设计能力。改变以往先设计、再翻模的设计思路,着力发展基于BIM的一体化正向设计能力,选择兼容性好、接口丰富的BIM设计平台,利用其信息传递的便利性及自动成图等功能,提升设计效率。

  二是重视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活动,纳入制造与施工环节相应内容,提升设计人员对产业链各环节的了解程度,降低设计人员的专业局限性。推动相关人员在合作企业之间交流学习,了解不同环节的管理要点,提升管理人员的市场敏感度。另外,行业内头部企业应充分发挥其影响力,推动高校开设装配式建筑相关课程和专业,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共同培养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

  推行装配式建筑涉及整个建筑行业的结构调整,设计、生产、施工等相应的配套体系与技术措施都需要时间来完善,相关企业要在不断的转型变化中抓住机遇,才能在未来的广阔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Top